说到做到!只用一个月 俄罗斯光速“剔除美元”
仅一个月时间,俄罗斯就完成了“去美元化”的实质性行为。
当地时间7月6日,俄罗斯财政部公告称,已于本月5日完成对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结构调整。在新的基金结构中,美元份额被剔除,人民币、欧元及黄金比重显着增加。而在上个月初,俄罗斯财政部刚刚喊出要在其主权财富基金中“剔除美元”的口号。
除此之外,俄罗斯在其官方外汇储备、所持美债等方面,均在落实“去美元化”。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俄罗斯大手笔减持美国国债,令其持有规模仅剩余39.8亿美元,几乎“清仓”。
在美元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过去的一年,全球范围内,资产价格和货币信用均面临重塑。多位专家对记者表示,美元影响力逐步式微,全球投资者将更趋向分散投资和多元化投资。这一过程中,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其他货币有望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大“话语权”。
俄罗斯大刀阔斧“去美元化”
俄罗斯财政部日前发布公告称,已于本月5日完成对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结构调整。
最新变化是,美元被完全剔除,英镑比例减少至5.0%,欧元和人民币比例则分别提升至39.7%和30.4%,现货黄金比例为20.2%。俄罗斯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俄罗斯国家财富基金规模为1876亿美元,占俄罗斯2021年GDP预期的11.7%。
这一大幅调整,早在上个月初便有铺垫。当地时间6月3日,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表示,俄罗斯财政部将在一个月内大幅调整国家财富基金的资产结构——将美元比例从35%降到零,同时,增加欧元、人民币和黄金持仓占比。
而大刀阔斧的“去美元化”,正在俄罗斯全面上演。此前,为逐步落实“剔除美元”这一目标,该国已采取了多种措施。
外汇储备方面,俄罗斯降低了美元在外储中的占比。据俄罗斯央行,截至2020年6月,俄罗斯外汇储备中的黄金价值比重已增至22.9%,有史以来首次超过美元储备。
在美债方面,俄罗斯正“清仓式”抛售美债。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2021年3月,俄罗斯持有美国国债规模已降至39.8亿美元。
美债的“避险资产”属性被削弱
俄罗斯加快其“去美元化”进程,有其自身因素。然而,全球范围内,在美元流动性泛滥的大背景下,美元信用正受到质疑,美元影响力逐步式微。
一大体现是,美债作为“避险资产”的属性不断削弱。2021年上半年外国投资人对美债的持有率整体下降。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截至4月底,海外持有者持有美债规模为7.07万亿美元,较年初下滑近500亿美元,处于年内第二低位。
嘉盛集团全球研究主管马特·韦勒(Matt Weller)对记者表示,华尔街中长期看空美元的机构不胜枚举,这是因为过高的债务率是“信用杀手”。最新数据显示,美联储资产负债规模为8.12万亿美元,较2017年水平已翻番。
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表示,“去美元化”这一趋势将在长期内以缓慢的节奏延续。在美元弱势的大背景下,全球投资者将更趋向分散投资和多元化投资。
“放长期来看,我们会看到,美元在国际之间的影响力逐步减弱。我们会看到,更多以人民币或者其他货币计价的大宗商品出现,会看到更多央行分散持有其外汇储备,美元以外的资产比例大幅增加。”王昕杰说。
人民币“话语权”加强
在本次俄罗斯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结构调整中,人民币和黄金份额均显着提升。俄罗斯财政部明确,将用人民币、欧元和黄金作为美元资产的替代品。
无论是储备资产、还是支付结算,当前,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中的“话语权”渐有加强之势。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总额由去年四季度的2694.9亿美元升至2874.6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升至2.45%,续刷2016年第四季度IMF报告该数据以来的新高。
此前,在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5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向前一位,升至全球第五大最活跃货币。
2021年5月,在主要货币的支付金额排名中,欧元、美元、英镑和日元分别以39.03%、38.35%、5.78%和3.02%的占比位居前四位。当月,欧元已超过美元成为全球最主要支付货币。
花旗银行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刘利刚称,在美联储无限量量化宽松的背景下,全球央行担心美元走势,对于美元资产储备逐渐降低。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好的机会。
刘利刚认为,在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完全纳入全球主要资本市场指数的背景下,海外机构投资人把人民币资产配置在其资产组合中,调整至与中国金融市场和全球比重相符的比例,这就要求进一步配置人民币资产。中长期来看,外资将会持续流入,人民币资产有望获得持续增配。
- 上一篇:俄财富基金清空美元持有量 人民币占比提升
- 下一篇:6月我国外储规模降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