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将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 稳定市场预期
2020年10月14日,人民银行举行2020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宏观审慎管理局副局长赵先信、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出席,发布解读2020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并回答了记者提问。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罗延枫主持新闻发布会。以下为文字实录:
罗延枫: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六稳”“六保”的各项决策部署,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完善逆周期调节,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金融风险有效防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
2020年已经过去了三个季度,金融运行的总体情况和特点如何?下阶段的货币政策导向是什么?大家都非常关心。今天的发布会我们请到了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女士来发布解读2020年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同时也邀请了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先生、宏观审慎局副局长赵先信先生、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先生一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阮健弘司长发布2020年三季度的金融统计数据。
阮健弘: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现在我向各位媒体朋友通报今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的基本情况,这些数据也会在人民银行的网站上同步发送。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科学把握货币政策力度,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引导资金更多的流向实体经济,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作用,提高政策的直达性,强化对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总体看,当前全社会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首先,我通报社会融资规模的情况。初步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的累计增量是29.6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01万亿元。9月份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3.4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630亿元。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的存量是280.07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
接着是货币供应量。9月末广义货币M2的余额是2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和2.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的余额是60.23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1和4.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的余额是8.24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是5181亿元。
下面是贷款。9月末本外币的贷款余额是175.49万亿元,同比增长12.8%。人民币的贷款余额是169.37万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量是16.26万亿元,同比多增2.63万亿元。外币贷款的余额是8994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前三季度外币贷款增加1125亿美元,同比多增1076亿美元。
下面是存款的情况。9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16.86万亿元,同比增长10.7%,人民币的存款余额是21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4和2.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8.15万亿元,同比多增4.93万亿元,外币存款的余额是8487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前三季度外币存款增加909亿美元,同比多增862亿美元。
接着是银行间市场成交和利率的情况。前三季度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1041.68万亿元,日均成交5.54万亿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增长17.5%。9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是1.8%,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24和0.75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是1.93%,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13和0.63个百分点。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是3.14万亿美元,9月末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兑6.8101元人民币。
以上是今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的基本情况。谢谢。
罗延枫:谢谢阮司长,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欢迎大家围绕统计数据的情况提问。
新华社:刚才阮司长提到了央行有效发挥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作用,想问一下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前期效果如何?尤其是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情况起到了怎样的改善作用?
阮健弘: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作用,企业贷款的情况是一个非常好的展示。今年前三季度我们企业贷款保持平稳增长,9月末的时候企(事)业单位本外币贷款的同比增长12.3%,这个速度比上年末和上年同期分别高1.8和1.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累计新增是10.8万亿元,同比多增2.6万亿元。这是企业贷款的总量,下面我陈述一下企业贷款的结构。
我们看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从3月份开始就在持续的加快,9月末的时候余额增速是14.8%,这个是2018年以来的最高点。从中长期贷款的实际投向看,金融机构对重点领域的中长期贷款的资金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贷款结构持续优化。首先是制造业,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已经连续11个月上升,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快速增长。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余额增长30.5%。这个增速比上年末高了15.7个百分点,已经是连续11个月上升。前三季度制造业新增的中长期贷款是9675亿元,同比多增了6362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45.8%,比上年末高了4.9个百分点。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累计新增是2633亿元,同比多增1000亿元。
下面我们看基础设施的中长期贷款也是保持了较快增长。9月末基础设施的中长期贷款的余额同比增速是13.5%,比上年末高了3.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累计的基础设施的中长期贷款新增2.4万亿元,同比多增8408亿元。不含房地产的服务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速现在是2018年以来的最高点。9月末不含房地产的服务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是17.3%,这个增速比上年末高了3.6个百分点,是2018年以来的最高点。前三季度累计新增的量是3.74万亿元,同比多增1.36万亿元。
媒体的朋友还特别关注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行业中长期贷款的情况,9月末批发和零售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2%,增速比3月末的时候高2.8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中长期贷款的余额同比增长13.4%,比3月末高1.7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行业中长期贷款的余额同比增长7.3%,比3月末高3.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对抗疫的信贷支持力度也在持续加大,9月末的时候卫生行业中长期贷款的余额同比增长是21.1%,增速比3月末高6个百分点。
您也提到了小微的情况,我可以报告一下小微的总体数据。我们市场司的彭司长也在,他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情况。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是14.6万亿元,同比增长29.6%,增速比上年末高了6.5个百分点,这个增速最近7个月连创新高。
彭立峰:首先补充一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今年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委推出了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并精心组织实施,全力以赴稳企业、保就业。截至今年8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对3.7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了延期。按照两项工具明确的时间范围,今年6月到8月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对72.9万户、6176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实施延期,其中,地方法人银行对46.4万户、3751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实施延期。今年3月到8月,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8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发放了6279亿元;其中,央行评级一到五级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了7753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发放了2376亿元。
关于小微企业的融资情况。今年可以说小微企业融资呈现了量增、面扩、价降的良好趋势,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也带动了更多的就业。今年前三季度小微企业融资新增了3万亿元,同比多增了1.2万亿元。支持小微经营主体是3128万户,同比增长21.8%;前三季度新增429万户,这与去年同期增量是基本上相当的。9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是4.92%,较2019年12月下降了0.96个百分点。
这里也向大家报告一下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工作情况,总体也是成效显着。截至今年8月末,人民银行指导分支机构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建立了包含20.6万家企业的重点企业名单库,其中18.7万家已由金融机构对接,9.4万家获得了银行授信,8.3万家获得银行贷款共计是2.7万亿元,带动就业3217.6万人。此外,还帮助了314家企业发债融资8075亿元,支持102家企业股权融资799亿元。
经济参考报:我想问一下孙司长,我们看到最新一次的货币政策委员会表述有一些变化,近期LPR的利率连续几个月保持不变,我想问一下结合目前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四季度我们货币政策具体是什么样的导向?未来将息和降准的空间还有多大?
孙国峰: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取得了显着成效。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上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显着降低,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我国将成为今年主要经济体中唯一正增长的国家。
当前,疫情对经济冲击的高峰已经过去,但是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期,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不变,更加灵活适度,更加精准导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维护正常货币政策空间,平衡好内外部均衡,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主要通过下调法定准备金率、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公开市场操作,主动投放长期、中期和短期流动性,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三次降准,共释放长期流动性1.75万亿元,支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满足了银行货币创造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目前,从长期、短期、中期流动性来看,银行体系流动性都保持在合理充裕的水平。
关于利率水平。今年前四个月央行因经济形势变化特别是疫情冲击,前瞻性引导公开市场操作中标利率、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下行30个基点,带动一年期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同步下行,并推动贷款利率明显下行。近几个月来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内经济复苏态势良好,央行的政策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均保持稳定,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运行,利率水平与当前的经济基本面总体是匹配的。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根据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货币环境。
金融时报:我想请您进一步介绍一下前三季度社会融资增量变化的结构性特点?
阮健弘:前三季度我们社会融资规模可以说结构优化、总量增长。总量的数据前面我已经向各位媒体朋友通报了,我们看一下结构,有三大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69万亿元,接近上年全年16.88万亿元的水平。比上年同期多增了2.79万亿元,这是第一个大的结构性特点。第二个大的结构性特点就是实体经济从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获得的直接融资大幅度增加。前三季度企业的债券净融资是4.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65万亿元。企业的境内股票融资是6099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756亿元。第三个明显特点就是金融体系配合财政持续发力,政府的债券融资力度很大。前三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是6.7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74万亿元,其中国债的净融资是2.4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7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净融资是3.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13万亿元。这是前三季度社融增量变化的重要结构性特点。
美国国际市场新闻社:最近有机构测算8月份的超储率是偏低的,所以造成了市场的利率有所波动。我想问一下9月份的超储的情况如何?未来超储率的变化情况是什么样的?
孙国峰:刚才我也谈到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1到9月份三次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1.75万亿元,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净投放中期流动性4100亿元,满足金融机构合理的中长期流动性需求。在此基础上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对冲季节性因素和政府债券发行等因素,维护短期流动性平稳。总的来看,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在合理充裕水平,短、中、长期流动性供给需求均较为均衡。
关于超储率的问题。今年以来银行超储率处于合理区间。应该看到,由于支付清算服务进步、人民银行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金融机构管理能力提高等因素,银行体系所需要的超额准备金水平总体是趋于下降的,而且超额储备金率本身就有季节性波动,因此衡量流动性水平更多的还是应当看像银行间市场存款类金融机构回购利率等市场基准利率指标,对超额准备金水平、超额准备金率等数量指标不宜过多关注。我们可以看到,近几个月来DR007一直围绕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平稳运行,在月末、季末都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也说明流动性是合理充裕的。